5278 / 5278論壇 / 我愛78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 
 
查看: 44|回復: 0

牙刷細菌比馬桶多?拒絕感染避免3大NG行為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7-2-20 23:59:07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牙刷細菌比馬桶多?拒絕感染避免3大NG行為

【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/台北報導】大多數人每天至少早晚都會刷牙1次,以保持口腔清潔!不過,日前卻有調查指出,「牙刷使用3週後,可能存在上百萬隻細菌,是馬桶的80倍之多,其中更包括易致病的鏈球菌、大腸桿菌等細菌的身影。」讓不少網友擔憂,是否會因此將病菌吃下肚,危害健康?究竟牙刷要多久換一次,牙刷上的細菌是否對人體有害?且聽牙醫師怎麼說!

牙刷細菌比馬桶多?拒絕感染避免3大NG行為
牙刷細菌量超高,憂感染害健康?免疫力低下者才要當心
李昆縉牙醫師表示,雖然有不少實驗發現,牙刷在使用一段時間後,沾附於上的細菌數確實有顯著增加的趨勢。而在眾多細菌中更包含了鏈球菌、大腸桿菌等潛在致病菌。不過,其也強調,即便如此民眾也無須過度恐慌、憂慮,甚至因此不敢刷牙。
李昆縉醫師指出,人體的口腔平常本就不是無菌的狀態,因此牙刷上的細菌不至於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傷害。除非在人體免疫系統低落,或是有糖尿病、癌症等疾病侵擾特殊情況下,口腔細菌才有可能引起致命性疾病。
口腔內的細菌過多,多半只會導致口臭的發生,且在牙膏、牙刷的幫助下正確潔牙,不但有助減少口臭發生、清除藏匿於牙縫中的食物殘沾,更能避免其成為細菌繁衍的溫床,降低齲齒的發生率。建議民眾不要因噎廢食,而忽視定時刷牙,對於口腔保健的重要性。

對於正常人來說,牙刷上的細菌不至於對身體健康帶來太大影響。
杜絕細菌滋生,牙刷多久該換1次?
不過,李昆縉醫師也強調,雖然對於正常人來說,牙刷上的細菌不至於對身體健康帶來太大影響。但是,因為浴室潮濕悶熱的環境,確實是病菌滋生的溫床。為了個人衛生、清潔,建議牙刷平均使用2~3個月後,最好就加以更換;不要為了省小錢,非要把牙刷用到開花、刷毛變形才甘願拋棄。
而有免疫系統低落、糖尿病、癌症等免疫能力不佳的病友,則建議最好能縮短牙刷的更換時間,對於自身健康較有保障。至於,外界流傳「定期用滾水汆燙牙刷,能有效幫助殺死牙刷毛上細菌」的作法,是否有效?其指出,這樣的方式的確能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,但是,值得注意的是,一般牙刷的材質多為PVC塑膠材質,因此不建議民眾過度加熱,以免釋放出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。
牙刷用對了嗎?3大NG行為別犯
除了提醒大家定時更換牙刷的重要性外,李昆縉醫師更針對民眾常有的下列3大牙刷NG使用、存放方式,提出叮嚀與呼籲:
NG行為1/共用牙刷:
家人間彼此共用牙刷「大丈夫」?李昆縉醫師強調,共用牙刷的行為不僅容易增加感冒、腸病毒等常見傳染病的傳染風險,由於民眾刷牙時,若過度施力,難免有牙齦出血的可能。而共用牙刷的行為,就可能因此成為B、C肝的一大傳染途徑,不可不慎。

2支以上的牙刷,一起收放在同一個漱口杯內,不但不利牙刷保持乾燥,牙刷刷頭容易相互碰觸,更是導致細菌相互傳遞散佈的常見途徑之一。
NG行為2/共用漱口杯:
相信不少家庭的浴室都是擺放1個漱口杯,然後全家輪流使用。雖然,這樣的習慣與共用牙刷相比,危險性相對較低。不過,李昆縉醫師還是建議,家人間最好還是各自有自己的漱口杯、分開使用;才能有效避免病菌交叉感染、降低一人感冒、全家中鏢的慘劇發生。
NG行為3/牙刷同放漱口杯內:
2支以上的牙刷,一起收放在同一個漱口杯內,不但不利牙刷保持乾燥,牙刷刷頭容易相互碰觸,更是導致細菌相互傳遞散佈的常見途徑之一。建議民眾不妨可選擇能將牙刷間彼此分開的牙刷架,加以保存較有保障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※ 再次提醒您,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︰
  1.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。
  2. 禁止使用插頭香, 搶頭香, 搶第一, 第一名, NO.1,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。
  3.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。例如: 推......, 頂......,11111111, good, push, thank you, 謝了, 好看, 謝謝大大, 感謝分享, 支持, 再來 等等。
  4.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、引用別人的回覆。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,例如: 3q5ws9dmh。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。
  5.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,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。
※ 違反規則者,抓到輕者積分歸零,嚴重者封鎖IP。
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 |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廣告洽談|5278 / 5278論壇 / 5278手機A片

GMT+8, 2024-6-2 01:33 , Processed in 0.061441 second(s), 8 queries , MemCached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